由郑州商品交易所(下称郑商所)、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下称芝商所)集团主办,期货日报承办的2025 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农产品(油脂油料)分论坛顺利举办。行业专家、投资者和来自油脂油料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就“期货市场助力油脂油料行业应对贸易变局”的主题展开热烈讨论。
芝商所集团亚太区能源产品执行总监尼古拉斯·迪皮斯作“生物燃料与可再生能源”主题演讲,分享了生物燃料市场的最新政策动向、生产格局、交易工具创新及航运脱碳关键进展。
据了解,为应对市场快速发展需求,芝商所构建了覆盖生物燃料全产业链的衍生品体系:原料端提供玉米、大豆油、欧洲菜籽油等期货和期权产品;燃料产品端涵盖RBOB汽油、超低硫柴油、乙醇及生物柴油期货。
尼古拉斯·迪皮斯表示,生物燃料市场发展需平衡政策合规、原料可持续性与成本控制三重目标。芝商所将持续完善衍生工具箱,通过提供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助力全球能源转型与低碳目标实现。在全球气候行动加速的背景下,生物燃料产业链的创新发展正为绿色航运和交通脱碳注入强劲动力。
中粮油脂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朝晖围绕供需格局变化下国内菜油、花生油市场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方法作主题演讲。菜油市场方面,王朝晖预计,2025/2026年度我国油菜籽新增供给1960万吨,其中国内油菜籽产量1710万吨,油菜籽进口量250万吨。国内进口菜籽压榨量及开机率受产地产量和进口影响波动较大,预计今年四季度之前国内菜油供应充足。
花生油市场方面,王朝晖表示,国家粮油中心数据显示,2024/2025年度中国花生产量增加40万吨;食用消费和压榨需求分别较上一年度增加10万吨和30万吨,但因进口量的削减,2024/2025年度的结转库存降至低位。新作方面,当前花生尚处于关键生长期,未来需要关注花生生长、收割期的天气情况,新作的单产和产量以及进口情况。
“我国花生产业链呈现大而不强、多而不优、产业链短、竞争力弱的特点,面临转型升级挑战。”益海嘉里粮食业务部花生业务总监郭立君表示,不过,当前中国贸易地位已发生转变:从花生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此外,我国花生产业链在逐渐完善,涵盖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产业链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展望全球市场发展趋势,郭立君表示,预计花生市场未来将持续增长,消费量、产业链升级和技术创新将成为市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基于此,花生产业将向高质量、高附加值、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产业链优化与国际合作加强将成为重要趋势。中国花生产业有望通过科技创新、品质提升和产业链整合,实现由生产大国向产业强国转变。
建发农产品集团资深分析师郎轶婷发表主题演讲,深入剖析了当前菜粕市场热点及供需形势。她表示,全球油籽类供应整体充足,给菜粕需求带来压力。油脂成为支撑全球压榨利润的核心,美国、巴西等地豆油价格受生物柴油政策支撑,印度植物油食用需求旺盛,共同推动形成“油强粕弱”格局。“整体来看,国内外油粕比呈现分化态势,国际市场受生物柴油需求驱动,维持油强粕弱格局,而国内因蛋白需求稳定,压榨利润仍主要依赖粕类支撑。”郎轶婷说。
【免责声明】本文发布仅代表文章作者的观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您在阅读时仅作参考。